四川正式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 重视颠覆性
龙兵科技 2016-02-17
日前,《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正式公布,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纲要》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篇,“纲要”提出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结合、建设西部人才高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明确了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军民融合核心载体、建设科技开放合作平台等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用好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性机遇,依托成德绵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集中破解创新发展瓶颈制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动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
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等领域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壁垒,找准技术瓶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强互联网与产业发展跨界融合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对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2
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
 
支持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德阳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绵阳科技城建设,选择一批市、县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建设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中试基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学、高端装备、核技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加快建立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研发设计、技术中介及推广等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推进建立企业公共检测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3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创新主体间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壁垒,选准技术瓶颈,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轨道交通、无人机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新型研发组织,建设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4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支持中央在川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全面就地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承担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服务类的科研院所,强化财政资金扶持,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应用研究类、工程开发类科研院所转企改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改革科研项目组织方式和形成机制,构建公开透明的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结合
1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办法,鼓励企业建立研发组织体系和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2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围绕科技成果的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健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市场应用机制,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应用重大创新产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成果交易所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创新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交易和对接活动,促进交易方式多样化、交易价格市场化。
 
 
3
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改革。创新军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创新“民参军”机制,引导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加强军民科技资源对接服务,完善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制度,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交流转化,建立军用技术再研发机制。推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设备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开放共享,建立军民两用人才共享数据库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库。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卫星应用、核技术、军工电子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专栏 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1
重大科技专项。
实施信息安全与集成电路、云计算与大数据、航空及燃气轮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新型功能材料、中医药关键技术及大品种、现代生物技术、农林畜新品种创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重大专项。
2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西部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轨道交通、暗物质探测等国家实验室。建设高分子材料、生物治疗、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长寿命高温材料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稀土研发、烟气脱硫、空管系统、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工程实验室。建设转化医学、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大型低速风洞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分析测试平台等,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中国西部科技成果交易所、成都知识产权交易所、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
4
军民融合核心载体。
建设银河·596、核技术产业基地、航空整机产业基地、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二次雷达科研生产基地、激光产业园、中国航天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
5
科技开放合作平台。
支持我省产学研机构与国外研发机构建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科技合作创新联盟,推进成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建设,推进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匈牙利汽车联盟建立战略合作。
 
建设西部人才高地
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
 
把激励创新者的积极性放在优先位置,按照创新规律培育人才,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改革高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端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开放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
 
 
2
积极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制定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战略合作,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开展技术移民、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川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川就业等试点。
 
 
3
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人才流动配置、分类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实行人才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报酬由市场决定的机制。建设创新驱动发展人才示范区。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1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施创业四川行动,营造创新创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夯实创新创业载体,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激活创新创业主体,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创业指导和援助,增强社会大众的创业创新意识,推动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各类民间能人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型孵化体系。实施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作,切实维护创作者权益。探索知识产权资本化交易,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专利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促进专利实施获得收益,开展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建立健全版权质押评估体系,促进版权成果市场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加大侵权打击力度。优化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支持企业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
 
 
3
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完善金融科技结合机制,加大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力度,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用好资本市场,支持上市融资,鼓励科技型企业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交易,开展股权众筹融资业务试点,推动建立西部(成都)股权众筹交易所。培育壮大创业投资规模,设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在川设立区域性总部。
 
 
4
推进以成德绵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创新
 
依托科技资源分布特点和技术创新基础,加强区域间技术合作和智力共享,着力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推进成德绵区域协同创新,构建起以重点区域、创新园区、产业基地、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健全区域创新合作机制,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共建一批区域技术创新联盟、研发中心,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强区域开放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鼓励参加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开展联合研发、专利交叉许可等国际合作,积极推动与国(境)外友好省(州)、合作院校科技交流,吸引境外投资者来川设立研发机构。
门店小程序在线咨询